春季正是草莓新鮮上市的季節(jié),它因酸甜的口感和豐富的果汁受到人們的喜愛。
然而,近期網(wǎng)絡上流傳著一種說法,稱“食用草莓后會引起發(fā)燒和咳嗽,癥狀類似感冒”,并警告大家“近期的草莓不宜食用”。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海交通大學農(nóng)業(yè)與生物學院植物科學系主任、草莓團隊負責人連紅莉2025年在解放日報刊文介紹,有網(wǎng)友覺得“一吃草莓就生病”,主要因為草莓在采摘、包裝、運輸?shù)冗^程中可能被污染。此外,一些草莓如果儲存不當,也有微量細菌繁殖的風險。建議清洗草莓后再食用。
關于“草莓帶有諾如病毒”,雖然諾如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糞口傳播,但并非部分網(wǎng)友猜測的“草莓使用糞肥,所以有諾如病毒”。很多草莓種植基地不適用糞肥;而食用者感染諾如病毒,很可能是在吃草莓前就接觸過污染物,沒清潔雙手就吃了草莓,導致“病從口入”。
如果吃了草莓之后生病了,可別急著把“鍋”全甩給草莓。
首先,生病了得趕緊去醫(yī)院,找醫(yī)生看看,對癥下藥才是正事。其次,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吃草莓的方式——是不是沒洗干凈就吃了?還是吃的時候沒注意衛(wèi)生?總之,別再輕易被誤導了。
關于草莓的疑問,一次性說清楚
1. 草莓上農(nóng)藥殘留量很大?
連紅莉介紹,在種植草莓過程中,只有在定植草莓苗時使用一點點農(nóng)藥,主要是為了將草莓苗可能攜帶的病菌等殺死,重在預防,而且相關農(nóng)藥不會對食用安全造成影響。
而從草莓開花到果實成熟,不會使用農(nóng)藥,因為使用農(nóng)藥得不償失?;ㄆ诖蛩帟Σ葺麑嵠焚|造成較大影響;開花后,如果打農(nóng)藥,會造成蜜蜂死亡,影響授粉和結果。
2. 草莓存在“除草劑”超標?
草莓大棚的種植大多是地面覆蓋薄膜的,目的是防止草莓觸地以后發(fā)生霉變而降低品質和產(chǎn)量,同時也能抑制雜草生長,所以草莓棚內基本沒有草害威脅,根本不需要打除草劑。
另外,草莓是草本植物,對除草劑非常敏感,施用除草劑對它會有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殺死幼苗,很不值得。
3. 草莓掉色是因為染過色?
不是的。草莓表皮較薄很嬌嫩,清洗的時候稍微暴力一點就可能會弄破草莓的組織,導致花青素跑了出來,這種成分易溶于水,所以水會變色。
4. 空心、畸形草莓打了激素?
草莓空心和激素沒啥關系,與草莓的品種、生長環(huán)境等有關。比如甜查理等品種,自身的果肉密度較低,當中較為松散,可能會出現(xiàn)空心;如果缺乏硼元素也會導致果實出現(xiàn)空心;營養(yǎng)供應不足或采收太晚也會導致空心。
品種是導致草莓空心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導致草莓畸形的一個因素。種植草莓過程中無論是否使用氯吡脲(膨大劑),隨著草莓個體的增大,果實空心畸形的風險都將增加。
5. “大草莓”是用了膨大劑?
高級食品檢驗員王思露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草莓個頭的大小與草莓品種、栽培措施有關。如甜查理草莓的果實特別大,單果重可達40-50克,是小果品種豐香果重的2.5倍以上,和激素沒有關系。
即使同一品種,如果在種植過程中,通過疏花疏果和加強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也可以讓草莓結大果。此外,雜交選育的草莓品種結出來的果實也可能增大果實的個頭。
而施用了膨大劑(氯吡脲)的草莓不僅顏色和正常草莓不一樣,而且很軟,果皮變薄,手輕輕觸碰就會落上指紋印,很難采摘下來,所以草莓一般不用膨大劑。
6. 太甜的草莓加了甜蜜素?
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草莓屬于比較“嬌氣”的水果,如果使用了甜味劑果實會迅速爛掉。而且,它會使水果儲存以及運輸時期變短,使商品失去價值。
事實上,草莓的糖度與品種、果實成熟度密切相關,不同品種的草莓,甜度不一樣。同時,水肥和氣候對甜度的影響也很大。同一個品種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口感也會有差異。
7. 白草莓是轉基因的草莓?
白色草莓的培育主要依賴于育種技術,利用植物自身的遺傳變異來達到改良目的,而非轉基因。此外,白色草莓的果糖含量會高一些,吃起來更甜,但在其他營養(yǎng)價值方面,白草莓與普通草莓的區(qū)別并不大。
草莓怎么洗最干凈?注意3點
營養(yǎng)師谷傳玲2025年在個人公號刊文介紹,我們平時洗草莓,可以先用自來水沖洗,然后再用清水或淡鹽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鐘,然后再沖洗一下就能放心吃了。
注意這3點:
1. 用流動的水
最好放到帶有網(wǎng)眼的容器中,用自來水不斷沖洗,因為草莓表皮很嬌弱,所以水流要細,流動的水可避免農(nóng)藥等污物滲入草莓中。
2. 別摘草莓蒂
洗草莓的時候不要摘掉草莓蒂!摘掉了草莓蒂后再浸泡的草莓,農(nóng)殘相對來說更高一些;而不摘掉草莓蒂的農(nóng)殘相對較少。
3. 不用洗滌劑
不建議用洗滌劑洗草莓,因為其殘留物的安全性尚未評估,其有效性尚未經(jīng)過測試或標準化。
?。ń】禃r報)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