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始終把學校思政課作為鑄魂育人的主要抓手,建好學校主陣地、打造課堂主渠道、培育教師主力軍,全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吸引力不斷提高,匯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強大力量。
聚力激發(fā)思政課創(chuàng)新活力。市教育局著力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構建“全員、全程、全境”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思政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工作機制,重點打造涵蓋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和民辦學校的思政示范體系,有效實現“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一校一品”思政品牌矩陣。嚴格落實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思政課程,圍繞“教什么”“誰來教”“教得好”,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點內容,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年齡學生特點,采取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式,編寫教案、備課授課,現已編寫完成各級各類思政精品課2869節(jié),構建起完善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以集體備課、集中研修為抓手,定期開展思政教師業(yè)務資料檢查、同課異構等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注重加強社會實踐鍛煉,利用全市82個國家、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國家中小學生冬奧主題研學實踐教育實驗區(qū),組織學生參加“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國旗下的思政課”“思政微電影”“城鄉(xiāng)一體化育人實踐項目”等實踐活動,累計達3.3萬場次。深入董存瑞、多松年、馬寶玉等革命英雄的故里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思政育人新樣態(tài)加速形成。今年調研統計,93.5%的學生對思政課成效表示滿意,比2013年上升22.5個百分點。
聚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按照河北省教育廳等五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我市下大力氣做好專職思政教師的補齊配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學思政課專兼職教師達到8900人,較2013年增加5600人,專兼職思政教師覆蓋率達到100%。思政課教師大幅年輕化,45歲以下占到67.7%,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占89%,具有高級職稱的占22.1%。連續(xù)三年深入開展張桂梅式“四有”好老師選樹宣傳活動,累計評選出32名“四有”好老師。深入實施“思政課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思政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近年來,累計開展思政教師研討與培訓70余批次,參與教師4200余人次,組織開展思政課教師基本功大賽10余場次,評選出市級優(yōu)質思政課109節(jié)。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chuàng)新,建立張家口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大科研工作聯合攻關機制,由市內省屬高校有關專家牽頭,在全市中小學遴選優(yōu)秀教師共同組成項目組,通過開展項目研究、研討會、專題講座等活動,共同提升思政課教學科研能力。
聚力促進各學段思政教學有機銜接。重點做好“四個銜接”,一是教學目標有機銜接。全市教育系統聚焦“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等重點內容,按照“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yǎng)、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的要求,通過開展集體備課,引導思政課教師準確把握不同學段思政課課程目標,推動各學段縱向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實現教育目標。二是教學內容有機銜接。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yǎng)等內容為重點,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內容一體化”,探索建立了“大思政課”創(chuàng)新育人格局。通過分工合作深度解讀新版教材,深刻理解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實現各學段在同一教學內容上的縱向銜接。三是教學實施有機銜接。加強對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學改革的研究,區(qū)分不同學段探索教和學方式的變革,積極探索“小學以故事式為主、初中以體驗式為主、高中以議題式為主、大學以探究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舉行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研討等活動,聯合攻關破解一體化教學瓶頸,探索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背景下各學段思政課教學實施縱向銜接的有效路徑。四是教學資源有機銜接。組建了全市大中小學集體備課微信群,搭建了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全力建設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網絡教學資源庫,實現優(yōu)質課例、示范教案、優(yōu)秀講義等優(yōu)質資源共享。
?。ㄓ浾?朱晨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