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假期已接近尾聲,河北省各大中小學將陸續(xù)迎來開學?!吧瘾F”“歸籠”在即,從“寒假模式”轉換到“開學模式”,這份“收心攻略”請收好!
學習篇
1、檢查作業(yè),合理安排時間
開學前一晚,一些有“拖延癥”的同學往往還在挑燈夜戰(zhàn),趕工寒假作業(yè)。
因此,開學前夕,家長應關注孩子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及時幫助孩子查漏補缺。
●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
如果還有未完成的部分,家長要做好監(jiān)督引導。
●保證孩子睡眠
如果匆忙應對,很容易熬夜趕工,家長要督促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充足睡眠。
2、制定計劃,讓執(zhí)行力“就位”
科學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更快適應學習生活。
●量身定制
孩子在制定新學期目標和計劃時,家長應指導他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切忌好高騖遠,導致目標無法實現(xiàn)。
●具體可行
設定學習目標要具體、可行,如提高某一學科的成績、學會某項新技能等等。同時,還要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做到勞逸結合、提高效率。
生活篇
1、調整作息,讓生物鐘“歸位”
寒假中,很多孩子會打亂作息,導致開學后上課無精打采。如何從寒假的自由狀態(tài)迅速轉換到“規(guī)律模式”?以下兩點很重要。
●與校園生活同步
開學前夕,家長應鼓勵孩子制定與校園生活同步的活動時間表,讓孩子保持與平常上課一致的起床、就寢及學習時間,規(guī)律作息。
●縮短娛樂時間
開學前,家長應監(jiān)督孩子逐漸減少玩手機、看電視、上網和出去玩的時間,合理安排娛樂時間,以適應開學后的“時差”變化。
在孩子面前,家長也盡量少玩手機,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2、營造氛圍,讓專注力“到位”
寒假將盡,但有些孩子還沉浸于“過年”的歡樂氣氛中,無法適應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狀態(tài),家長可以這樣做:
●備好開學“裝備”
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逛逛文具店,備齊開學文具;一起去書店,挑選學習工具書和必要的輔導書籍。
同時,督促孩子整理好書桌和書包、收好玩具、準備好校服,為開學做好準備。
●感受學習氛圍
圖書館是學習氣氛最濃的地方,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看看新學期相關書籍或課外書,讓孩子浮躁的內心逐漸回歸學習狀態(tài)。
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或科技館,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知識的興趣。
心理篇
1、緩解焦慮,讓好心態(tài)“站C位”
開學在即,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表現(xiàn)出情緒不穩(wěn)、煩躁焦慮甚至食欲不振等癥狀,家長應及時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情緒。
●理解焦慮 正面引導
孩子對入學產生抵觸,可能源自懼怕某一科目的學習、同學之間的矛盾等不同原因或經歷,家長應及時問明原因,并有針對性地予以幫助。
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回顧學校中的積極經歷和趣事,調動孩子對開學的期待感。同時,積極發(fā)掘、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幫他們豎立信心,緩解內心的脆弱和不安。
如果孩子情緒過于低落或焦慮,難以緩解,可以及時尋求心理咨詢等專業(yè)幫助。
●增加鍛煉 元氣滿滿
寒假中,很多孩子長期宅家,單一、封閉的環(huán)境也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快速恢復健康朝氣。
家長這些做法要不得
誤區(qū)1:“一刀切”式收心
有些家長習慣“一刀切”地把孩子假期喜歡玩的東西都收起來,比如孩子喜歡的電腦游戲,喜歡的玩具、漫畫書和小說等,這種做法不僅很難讓孩子收心,還容易激化親子矛盾。
同時,家長一味地說教,也會引發(fā)孩子的抵觸情緒。
誤區(qū)2:“順其自然”式等待
有些家長則覺得,等開學了孩子會自動適應學校生活,自然就不會懶散了。
殊不知,孩子不按時作息、寫作業(yè)拖延,表面看是假期懈怠造成的,根源其實是長期養(yǎng)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所導致。
這些并不是孩子到了學校就會自然改變,關鍵還是在于日常培養(yǎng)。
誤區(qū)3:“依賴老師”式心態(tài)
也有些家長習慣于把收心當成是老師的事,認為老師比自己更懂教育,完全指望老師為孩子收心。
事實上,除了老師的教育、孩子的努力,家長的日常監(jiān)督與潛移默化的引導對孩子的成績有重要影響,家長切不可為了偷懶放松自己的責任。
收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新的學期,愿同學們有一個更好的開始!
?。ㄖ袊逃龍蟆⑷嗣窠逃⑿盘?、央視新聞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