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新能源發(fā)電區(qū)、室外管網“上崗” 秦嶺站有了新模樣

2025-04-03 09:59:1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完成南極阿蒙森海和羅斯海海域的大洋考察作業(yè)之后,再次回到我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

  戳視頻↓↓↓跟著“雪龍2”號隨船記者,一起到現場去看看。

image.png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時隔兩個月,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再次來到秦嶺站,在這里,將接回51名度夏的秦嶺站隊員,同時,還有43人將留下,第一次進行秦嶺站的越冬。現在,南極已經開始進入秋冬季,和去年12月底相比,戶外最高溫度已經下降了10攝氏度左右,經過隊員們的努力,整個秦嶺站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秦嶺站度夏任務建設啟動時的照片

  2024年11月18日,秦嶺站度夏任務建設啟動時,除了主站區(qū)、生活區(qū)和停機坪外,四周是空蕩蕩的砂石地。

  △秦嶺站室外任務收尾階段的照片

  今年2月3日,秦嶺站室外任務收尾階段,最明顯的變化在山頂,整齊排列的太陽能光伏板、風力發(fā)電機、氫能設施,白色的衛(wèi)星地面站,以及連接主站區(qū)和配套設施區(qū)的室外綜合管網,室外建設已經初具規(guī)模。

  △秦嶺站度夏人員撤站前的照片

  今年2月22日,秦嶺站度夏人員撤站前,整個站區(qū)已經被皚皚的白雪覆蓋,本次度夏期間的室外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關維來自秦嶺站的設計團隊,度夏期間主要負責現場巡查,確保建設按圖紙施工,以及針對現場情況,優(yōu)化設計空間等。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隊員 關維:這次度夏的任務主要以室外配套設施為主,室外的建設滿足也符合我們對于整個站區(qū)的規(guī)劃,能夠體現出我們的設計意圖,保障秦嶺站首次越冬能夠順利完成。

  秦嶺站新能源發(fā)電區(qū)域基本建成

  在秦嶺站海拔最高的山頂區(qū)域,和此前忙碌的工地相比,現在這里已經非常安靜。藍色的集裝箱是氫能機房,白色的罐體是儲氫罐;26組光伏陣列和10臺風力發(fā)電機在不遠處依序排開,風機正在快速旋轉,再加上多組配套設施,構成了秦嶺站的新能源區(qū)域。

  秦嶺站室外綜合管網建成

  不光是能源,管網也有了較大變化。去年12月,隊員們還在進行室外綜合管網的施工建設,而現在,包括電纜和給排水在內的不同功能管線,已經集納在室外綜合管網的管道中,敷設在了約1700米的橋架上。無論是從山頂的新能源區(qū)到秦嶺站主站區(qū),還是從主站區(qū)到海邊取水口,室外綜合管網構成了秦嶺站正常運行的“生命線”。

  中國南極秦嶺站站長 王哲超:我們度夏期間,主要就是完成了新能源、通信以及室內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還有取水口工程,這些都是為了保證越冬的一些基本設施。這些工作的順利調試和運行,才能夠保證后續(xù)的工作,也為后續(xù)考察站常規(guī)運行打下了一個基礎。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