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情

在張北大地尋找珍貴印記——尹自先:尋找失落的元中都

2022-05-22 09:58:26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從張北縣城到白城子,不過15公里,這位老人卻走了42年,在底蘊深厚的張北大地尋找失落的珍貴印記——

  尹自先:尋找失落的元中都

  尹自先(前左一)給游客介紹古跡。受訪者供圖

   

  天高云淡,晴空一碧。

  立夏過后,張北迎來“后冬奧時代”第一個夏季。青草、水淀、藍天、白云、牛羊……四方游客沉醉在壩上風情中,沉浸在元中都國家遺址公園的恢弘中,流連于元中都博物館內璀璨非凡的文物展陳間。

  對于年逾七旬的鄉(xiāng)賢尹自先來說,這正是他所渴盼的。

  “張北、沽源、陽原、蔚縣……咱們張家口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今又趕上好時代、好契機,更應該努力發(fā)揮出光和熱,讓張家口豐厚的文化資源‘活起來’?!?月10日,73歲的尹自先老人興奮地對記者說。

  在張北,尹自先是當?shù)乩习傩昭壑械摹拔幕摇?,堪稱歷史文化“活地圖”。

  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在張北縣油婁溝中學當民辦教師的尹自先,自愿到張北縣水泥廠當“費用工”。盡管工作勞累,但他始終愛看文史書籍,也喜歡四處探訪文物古跡。

  “離這兒不遠有個白城子,都說早先穆桂英在那里大破天門陣,中間有個高土臺子,是白天佐的點將臺!”一次閑聊中,房東孫大爺提到“白城子”,激發(fā)起尹自先的興趣。隨后迎來高考制度改革,他考入河北師范學院中文師資班。1980年3月,分配到張北一中擔任語文教師。此時,他已過而立之年。

  1980年夏,改革開放的號角正從海邊吹向內陸,神州大地處處洋溢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張北雖比較偏僻,但文化熱已逐漸萌芽回歸。這一年暑假,尹自先又想起“白城子”,于是騎上自行車,一路向西北,顛簸著走進茫茫原野。

  尹自先。受訪者供圖

   

  他終于站在了那片廢墟前,好高好大的土墻??!

  地面上,殘留三四米高的城垣,突兀、頹廢。向內走,荒草漠漠,鳥雀驚飛。不久,一個高出地面三米多的平臺赫然進入視線。按捺住興奮,快步爬上長滿野草的高臺,頓時,四方景色盡收眼底,周圍十幾個綠丘對稱排列。高臺內,殘存著數(shù)個磨扇大的柱基石和雕刻精美的漢白玉殘體,以及琉璃瓦和飾以彩色花紋的滴水檐殘片等。

  當時,張北縣饅頭營鄉(xiāng)白城子村西南這處俗稱“白城子”的廢墟,尚立有“北羊城”標識,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正準備申報省級文保。而腳踩高臺,舉目四顧,感覺到非凡氣勢的尹自先,撫摸著剛揀到的金絲楠木片,不由得產生疑惑——

  “北羊城是牲畜交易場所,怎么會這樣氣勢磅礴?建筑構件如此高級?”

  此后,尹自先多次探訪這處廢墟,發(fā)現(xiàn)遺址分內外二城,內城周長四里有余,平面做長方形,四邊正中辟門,無甕城,有角樓,外城已湮毀。通過不斷翻閱《口北三廳志》《察哈爾省通志》《遼史》《金史》等資料,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懷疑——

  白城子,難道是湮沒在歷史風塵的元中都?

  1982年2月22日《張家口日報》第四版刊發(fā)《元代中都白城子》。 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攝

   

  1982年初,尹自先撰寫了《元代中都白城子》一文,發(fā)表在當年2月22日的《張家口日報》第四版“地方志”欄目中。在這篇極簡短的小文章中,他扼要記述了白城子的傳說、自己的探訪調查、地方史料的記載和自己得出的論斷等。

  這篇小文章,當時并未引起業(yè)界太大反響,卻在張北縣引發(fā)不小爭議。為了弄清元代都城建制及其沿革,執(zhí)著的尹自先決定到元上都實地探訪。于是,又一個暑假,他從老家沽源出發(fā),借了一輛自行車,花10元錢買了一架日本產的黑白膠卷玩具相機,只身奔向坐落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的元上都遺址。

  沿途整8天,他如同浪跡天涯的旅客,行走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最終,在牧民幫助下,尋找到元上都遺跡。此行,通過他親眼所見親手觸摸,篤定了“元中都”的猜想。

  1987年夏,張北縣政府籌備地方志編纂工作,尹自先被調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任《張北縣志》主編。此后,他探尋地理古跡的足跡更是遍及張北的每處角落。其間,對于“白城子”的研究,他寫出頗具分量的文章——《白城子說》。

  “1987年,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向我約稿,我也不知道該寫啥??赡軐Π壮亲痈钌岵幌?,于是就寫了那篇《白城子說》,發(fā)表在1987年《河北地方志》第二期‘域內叢考’欄目中?!睉浖巴?,尹自先說,“這本書是內部刊物,當時好像是季刊。目前能見到的《白城子說》,收錄于1994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張北縣志》中——那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張北縣志》?!?/p>

  在河北省圖書館,記者搜尋到這版《張北縣志》。

  這篇題為《白城子說——兼訂〈口北三廳志〉〈察哈爾省通志〉〈張北縣志〉》的文章,主要從歷史學、方志學的角度,從白城子名稱由來、志書記載及流傳的演變、白城子(沙城)和北羊城之辨析、白城子實地調查、北羊城方位探析以及元中都興廢沿革等層面,進行了一次考證,可視為數(shù)年來探究辨析的一次“總結”。

  史料判定,替代不了科學的考古調查和發(fā)掘考證。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基于興趣的“個人探析”,沒有被張北的風雪吹散,其不懈努力引起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考古學家的關注。

  從對家鄉(xiāng)歷史的熱情,到還原歷史的努力,再到省級文物工作者的調查參與,直至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社會多方合力共同推動了上世紀末對“元中都遺址”的確認及元中都考古的真正到來。而元中都遺址,不僅成為我省在壩上開展的首個都城考古,也是我省首個正式掛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21年11月公布的我國《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中,被列入“展示提升工程”。

  考古發(fā)掘期間,尹自先常去現(xiàn)場瞧一瞧、看一看。退休后,他也沒閑著。2000年張北縣籌建元中都博物館,他被請去從事布展工作,忙活了4年。此后,他時常擔任講解,向八方游客講述張北歷史和元中都故事。

  “眾人拾柴火焰高。發(fā)現(xiàn)元中都,很偶然。我只是一個試圖廓清這團歷史迷霧的當?shù)厝硕?。沒有尹自先,也會有別人——這是我國文化復興的時代大潮使然?!币韵日f,自己屬于“機緣巧合、興趣所致、半路出家”。幾十年來,他陸續(xù)發(fā)表研究壩上歷史文化相關論文20余篇,主要有《元代察罕腦兒行宮及明安驛故址辨》《壩上牧業(yè)考略》《元代黑谷路初探》等文章,近幾年又編纂了四卷本《張北高原歷史文化研究文萃》,始終為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發(fā)揮光和熱。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當下,正在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張垣大地上,那些斑斕而凝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正期待新發(fā)現(xiàn)、新認知。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張家口資源豐厚,需要我們一代代不懈地探索啊!”尹自先說,希望地方政府能充分調動鄉(xiāng)賢文化人士的積極性,也希望更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家鄉(xiāng)和歷史文化,接續(xù)文脈,推動張家口把“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

編輯:王春亮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